(资料图)
泰安日报社·最泰安讯 走进东平县东平街道贯中大道,两侧的池塘碧波荡漾,有不少观赏鱼游出水面寻食嬉戏,犹如一幅流动的精美水墨画。
“池塘内共投入了85000尾观赏鱼苗,包括龙睛、红帽、狮头、红丝等品种。观赏鱼的生长周期为3个月,每条观赏鱼长到二两半左右就开始出售,占地10亩的池塘能产生2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渔业养殖户薛继伍笑着说道,“以前这里就是荒废淤积的小水塘,一直闲置着,种不了庄稼,也养不了鱼,一点经济效益也没有。现在经过咱街道政府的改造提升后,我们才养上了鱼。”
东平县作为蓄滞洪区,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但是洼地面积大也成为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洼地常年荒废,芦苇杂草丛生,收益甚微,经济效益低。近年来,东平县锚定30万亩设施农业、30万亩生态渔业发展目标,积极对洼地进行综合治理开发,挖地抬田,实现上粮下渔,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自然资源,变“包袱”为财富,实现水地双利用双丰收。
今年以来,东平街道锚定县委“双30”发展目标,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全力推进稻屯洼生态渔业发展,对15000亩水面进行改造,按照7个片区规划,全力推进生态渔业项目实施。
“我们现在主要是开展坑塘清淤、清障工作,清理坑塘里的杂草、芦苇和台面上的树木,让这些废弃坑塘迸发新的活力,实现水面能够养殖、台面能够种植,增加群众的致富渠道。目前共改造提升水面、台面5000多亩,台面种植了旱稻、大豆等粮食,水面养殖了观赏鱼、小龙虾。”东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郭光喜介绍。
以线扩面、多维发力、结合规划、打造亮点,是东平街道“小鱼塘”激活“大引擎”的法宝。以路为“线”,聚焦北围堤、旅游路、南围堤、贯中大道和西围堤、辛河路、东围堤“四横三纵”七条线,东平街道成立5个工作组进行包保,定人员、定责任、定地段,全面推进生态渔业。同时结合稻屯洼集中连片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规划设计,东平街道重点打造了旭丰、盛通、仓园及辛河路、旅游路、围堤等重要道路沿线,通过打造亮点、勾勒主线、覆盖到面,形成以点带线、以线扩面的生态渔业新格局。
水清岸绿,鱼跃荷丰。截至目前,东平街道已流转水面6000余亩,改造池塘5000余亩,因地制宜的谋划让昔日“藏污纳垢”的废弃坑塘变成了致富的“宝塘”。东平街道将持续巩固扩大“变废为宝”的坑塘经济发展模式,将稻屯洼片区打造成为集生态养殖、赏鱼垂钓、休闲健身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厚植生态底色,发挥“宝塘”的最大价值,用一派水清景美的活水激活乡村振兴“绿色引擎”。
记者: 刘小东 陈思 李雪丽
编辑: 朱冰
标签: